每年的3月23日是“世界气象日”。为了让孩子们知道更多气象知识,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索欲,在“世界气象日”来临之际,盐湖区南城中心幼儿园组织40名幼儿前往盐湖国家基本气象站,通过近距离观察、动手实践,感受气象科学的魅力。
“这个蘑菇状的雷达是一个‘云朵侦探’,它可以看得很远,专门用来观察天上的云。它让我们知道云有多厚。”在气象站的雷达检测基地,讲解员深入浅出地讲解面前的仪器,邀请孩子们近距离观看,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。
“这里是‘风的超级侦探’,它可以非常精确地测量风的速度和方向,能够正常的看到风在很小的范围内是怎样变化的,还能帮助飞机安全飞行呢!”讲解员总结说,“这些雷达设备就像是科学家们的‘超级眼睛’,能够正常的看到天空中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事情。”孩子们仔细聆听,好奇地看着眼前这些设备,科学的种子在心里悄然萌发。
在另一侧的地面观测场,各种智能仪、传感器等仪器同样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。“这个圆柱形仪器是雨量筒,它可拿来测量降水量。”中三班小朋友呼延亦琛分享自己的收获。
测量气温、辨别风向、判断风力……孩子们化身为一名小小气象员,感受“风云变幻”间的独特魅力。
天气预报如何预测?气象数据究竟从哪里来?带着这样一些问题,孩子们来到观测室,看到电脑上各项测量数据的汇总结果。“气象监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有了这一些数据,我们才可以科学预测天气,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。”盐湖区气象局副局长李彦说。
“这是我刚刚制作的风车,在风力的帮助下,它可以转起来。”中一班幼儿张语柠说。
“在参观学习的基础上,我们组织孩子们制作风车、雨伞等气象小手工,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,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。”该园副园长王茹说。
该园园长马建华和记者说:“作为一家气象特色园,我们大家都希望为孩子打开气象科学的大门,通过让他们近距离认识气象设备,直观感受气象变化,培养对气象科学的探索欲。”
李彦表示:“本次参观是今年气象站升级改造后首次对外开放。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活动,让小朋友们知道气象知识就在我们身边,播撒气象科学的种子,把气象知识纳入日常教育中。”
如何让科学教育真正看得见、摸得着?不妨让课堂“移动”起来,走进博物馆、天文馆,来到气象站、植物园,让孩子们亲身体验、主动探索,用“动起来”和“玩起来”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,养成科学思维方法,帮他们收获自信和快乐。 记者 陈怡霏
运城日报、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(含图片)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务必标注明确来源,例:“运城新闻网-运城日报 ”。
凡本网未注明“发布者:运城新闻网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